国家级教学名师孙康宁教授来我校交流指导

2021-05-18 6279 作者: 周淑芳 来源:智能制造学院

5月17日,智能制造学院邀请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山东大学孙康宁教授来校指导教学工作,校长助理、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刘纪新、智能制造学院教学副院长曹爱霞及机械工程系主任孙维丽参加接待。

孙教授先后参观了博物馆,智能制造学院实验室及创新工作室,了解了我校的育人特色;参观结束后,在智能制造学院会议室与学院领导和各系主任、骨干教师就教学成果奖申报、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以及专业认证等工作进行了深入座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参观博物馆

座谈会现场

孙教授为全校教师做《关于课程改革与教学成果奖申报》专题报告。报告由刘纪新院长主持,教学副院长曹爱霞、系主任、我校各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骨干教师共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孙教授做报告

孙康宁教授根据多年积累的教学、教改及课程建设经验,从三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在立德树人与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孙教授谈了自己对立德树人与金课建设的理解与认识,并就如何把立德树人教育润物无声地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进行了深入剖析,他引用多组案例,强调教学研究选题的重要性,并从选题时考虑的要素、研究内容和思路、创新点、工作基础和预期成果等方面给出指导和建议;在新工科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孙教授以自己主持的、入选首批教育部新工科项目“基于新工科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知识、能力、实践、创新一体化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为例,详细介绍课程建设中的立德树人框架构建、新形态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在教学成果奖申报的相关体会方面,孙教授结合他牵头完成的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奖项目,从存在问题、解决思路及方法、创新点、推广应用价值等方面,分享教学成果奖的凝练过程和申报教学成果奖的经验体会。他鼓励青年教师,教学项目研究周期长,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同时项目也需要坚持、热爱,要拿出做重大科研项目的精神来教学项目。最后,孙教授与青年教师针对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等内容展开了讨论,认真为青年教师答疑解惑,语言生动诙谐,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报告结束后,校长助理刘纪新代表学校向孙教授表示感谢,通过孙教授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报告,勉励在座的各位教师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主动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聚焦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手段方法等核心要素,切实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促进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的良性互动,以更多、更优秀的教学成果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孙康宁教授简介:

孙康宁,山东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工科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塑性成形新工艺等方面的教学与科学工作,致力于实践教学和知识向能力转化等方面的教育教学研究。从教 40 年来,先后承担国家 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工科等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 20 余项,主持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精品在线课程,发表教学科研论文 300 余篇,出版专著、国家级精品教材、国家和省部级规划教材等 11 部。1993 年迄今,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 2、3 等奖各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 1、2 等奖各一项,教育部自然科学 2 等奖一项,山东省及有关部委科技奖 10 余项。2018 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 1 等奖一项、2014 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 2 等奖两项,2000 年以来先后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

初审:王艳杰复审:孙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