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3日,基础教学部举行教师培训报告会。赵宏义教授专门以“教师的教学风范”为题向全体教师报告了他的感受和思考。
报告从基础教学部教师教学实际情况入手,对“教师专业发展为什么不可忽视自己的教学风范”、“教师应有怎样的教学风范”、“如何形成良好教学风范”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引发教师对自身教学许多感受和思考。教师们反映内容贴近实际,接地气,不空泛,有启发。
报告指出:教师教学风范体现为教学中的良好师表形象和风度气质。教师的教学不能满足于对所教知识的良好把握与讲解,如有良好的教学风范相伴随往往会自然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课堂教学效果,这已被许多教学大赛和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所证明;良好教学风范作为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会使教学体现出一定的美感和艺术性,还会使教师自然显现出一定的人格魅力,引起学生对教师人格的好感,进而会产生一定的师表效应。正因为如此,教学风范往往也是人们看一个教师“够不够格”的直接着眼点。
报告说明:教师教学风范具有广泛的内涵与所指,从最一般的意义上可以把它视为教学工作的纯熟性和进取性、职业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性、言行举止的文明性。这些都具有丰富广泛的理论与实践内涵,需要深切细致的感悟和把握。这些平时被较为普遍言说的话题,看似极为简单而平常,其实极为重要,因为这些无不是现实中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人们对教师的种种议论常常都是这些方面的问题。良好教师风范要重在从这些方面来体现。如何体现?报告给予了具体细致的分析阐述。
报告强调:良好教学风范需要多方面努力才能养成,学习、锻炼、反思、总结等自然十分必要,最重要的是要努力成为“教育人”。一是不能对教育只作教育学上的概念性理解,而要从有效工作的理念上来理解。教育不是固定不变的概念,在操作和把握上会让人感到内涵十分丰富,一个教师对教育具有深厚而又广泛的的感悟、理解,利于他深谙教育意蕴和精髓,使自身工作“符合教育内涵”,符合“教育本来应该”。二是不断强化自身的教育实践理性。教育实践理性的形成,离不开对如下教育问题的关注、思考和探究:教育对象及其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身心变化的特点和水平;教育内在各要素的必然联系及互存互为的特点;人智慧才能、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内外机制和特点及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教与学、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教书与育人、内化与外化及知情意行等关系的必然联系与特点;教育运行过程中各要素调节控制的教育特性等,规律性的教育觉识往往就蕴含这些问题之中。三是努力求新创新,不断提升自我视野和起点。教师的求新创新,不只是自我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富有新意,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求新创新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方法上不断给予新的启迪和引导,开阔学生眼界,以新的观念和视野看待和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