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同志在日记里说,'我学习了《毛选》,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我的答案是——我活着,是为了使别人的生活更美好'。今天我想问同学们,作为大学生,你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在黄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堂的教室,一位“老班长”的提问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
这是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赓续雷锋精神,勇当时代先锋——雷锋班班长走进思政课堂”主题活动,24级人工智能专业同学们的思政实践活动课现场,60余名师生通过沉浸式“对话课堂”,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雷锋班”第十一任班长宋若波的带领下,大家正在感受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在短短一节课的互动交流中,宋班长深入浅出地以同学们熟知的《雷锋日记》作为线索,结合雷锋的生平经历,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充满感染力的小故事带大家认识了“不为人知”的雷锋,引发大家对于三个关键点的深入思考——
【关键点1】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日记》
宋班长声情并茂地背诵出“人生七问”,为大家诠释了“一滴水”、“一线阳光”、“一粒粮食”、“一颗螺丝钉”的人生意义,告诉同学们雷锋同志是一个有很多身份的“斜杠青年”。
【关键点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日记》
虽然是《雷锋日记》中大家最熟悉的一言,宋班长带着同学们以哲学的层面作为切入点展开了思考,从“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奉献”的思辨智慧中,同学们知道了,雷锋同志也是一个懂得学习和善于思考的青年。
【关键点3】 “我学习了《毛选》一、二、三、四卷以后,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我要以黄继光、董存瑞、方志敏等同志为榜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人。”——《雷锋日记》
最后“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灵魂拷问”引起了大家的深思,宋班长告诉同学们雷锋的答案是“我活着,是为了使别人的生活更美好”,通过宋班长的引导,大家也纷纷开始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宋班长栩栩如生的鲜活案例中,那位青年小伙仿佛活了起来,正如宋班长口中说的那样,这位学习的青年、时髦的青年、乐于奉献的青年、有着阳光心态的青年,这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形象仿佛向我们走来,与我们在座的60余名师生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课程的最后,宋班长用三句话总结了62年来的“雷锋精神”是一种怎样的传承——是一种政治责任,是一种精神追求,更是一种真正融入生活的人生态度。在座的每一位“小黄蜂”也仿佛明白了“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人人可学,处处可为”这句话是怎样的润物无声。
宋若波班长用其极富感染力的演说,深深地打动了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也让大家深刻理解了——只要心中有阳光,也能从平凡中见证崇高。
这或许正是“雷锋精神进课堂”活动中穿越时空的力量:它从不是凝固在雷锋纪念馆中那座庄严肃穆的雕像,而是一代代青年用新的时代语言续写的青春之歌,从部队到讲台,从榜样到平凡,不变的是传承,是“为人民服务”的青春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