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竞赛
三大赛参赛手册:哪个赛道才最适合你?
发布时间:2025-03-03浏览量:9

我们熟知的“挑战杯”竞赛秉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理念,自1989年起举办,目前已有30余年历史。精神内核始终未变,表现形式与时俱进。

近几年来“挑战杯”比赛扩充了很多专项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赛)也一直在更新迭代,每年比赛都会有一些改动和变化。作为北京科技大学的师生,学校自己还有“摇篮杯”竞赛,比赛越来越多,赛道越来越丰富,而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赛道中选择最适合项目的那一条,则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把各个竞赛分赛道拆解,再按类型重新整合,寻找各个比赛间的联系,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三大赛”之间的关系,将“三大赛”当成一个比赛来参加,为自己的努力加上杠杆,取得最大化的成果。

1、“挑战杯”科技竞赛,4赛道文理兼具!

下一届“挑战杯”科技竞赛将于2025年3月份启动,有四个赛道,分别是:

● 主体赛

● 揭榜挂帅专项赛

● 红色专项活动

● 黑科技展示活动

(1)主体赛作品大类有科技发明制作(有实物)、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发表论文)、哲学社科类调查报告(适用文科专业参赛)。其中,科技发明制作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按学科类别分组,有机械控制、信息技术、能源化工、数理、生命科学,基本包含了所有专业,比如材料专业是包含在能源化工这个大类的。其次在评审时会把科技发明制作类和学术论文类分开评审,保证项目评审公平性。

哲学社科类调查报告按照领域分组,有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都是以撰写调查报告为形式。对于北科大的学生,我们可以将暑期社会实践的调研报告转化为比赛项目。其次打开思路,理工科学院的同学还可以将一些科技服务的经历撰写为调查报告,同样可以参加这个赛道的比赛。举例来说,一项技术可以将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为零碳或低碳水泥,已经为一些固废堆积较多的城市进行了技术服务,可以将这个调研、试验、实验的过程写为调查报告。

(2)揭榜挂帅专项赛核心是依照企业发布的榜单命题解决实际问题,关键点就是符合企业需求,要详细对照企业要求和我们自己的科研能力,做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成果。其中,也有一些社会调查报告相关的榜单,文科专业学生也可以参赛。国赛的榜单和首都赛的榜单不同,因此首都赛获奖的项目,不代表就会进入国赛。如果参加的是国赛榜单,那就是直接参加揭榜挂帅专项赛国赛。首都赛虽然不直接叫揭榜挂帅专项赛,但赛制是属于揭榜挂帅赛制,以2023年为例,“挑战杯”首都赛中“青砺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赛、“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青智攻坚”创新赋能专项赛均属于“揭榜挂帅”赛制的比赛。

(3)红色专项活动(红色专项赛)核心是挖掘和传播红色故事,以此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方法是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参赛要求提交的材料是社会调查报告和视频,而且视频占到了分数的55%,足见对“传播红色故事”的重视!红色专项活动相较主体赛哲学社科调查报告,对红色主题的要求更加突出,对“感染力和传播力”的要求更高!

(4)黑科技展示活动(黑科技专项赛)给与了更多天马行空想法的参赛机会,也可以理解为主体赛参赛机会有限(每所高校主体赛最多6个项目进国赛),黑科技展示活动给与了学生更多交流展示的机会。作品最好是前沿领域,或具有高精尖色彩、或会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对现有科技成果具有一定颠覆性、超越性的,让人感觉出乎意料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应用性(或应用前景)的实物或者技术。

严格来说,红色专项活动和黑科技展示活动都属于大赛同期活动,但因为也评出特一二三等奖,所以我们也以专项赛来看待。无论参加的是哪个赛道,都必须真正地干出一些真东西。我们总觉得社会调查报告好似简单一些,但其实调查是一门大学问。比如北科大有位前辈,读书时为了调查当时北京乞讨人员多的现象,自己扮为乞丐一同乞讨2周,可以想象其调查深度和结论可信度!

2、“挑战杯”创业竞赛,实践第一!

目前学校已启动2024年“挑战杯”创业竞赛参赛项目遴选,创业竞赛国赛只有主体赛,没有其他专项赛。各省可能在省赛阶段会有一些专项赛,比如2022年首都赛设置了“青绘团史”文化创意专项赛等比赛,所获荣誉也都是市(省)级,国赛没有对应的专项赛。

“挑战杯”创业竞赛按照行业类别分组,包含了5个组别:

● 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

● 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 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 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 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

创业竞赛不要求已经成立公司,但挑战杯对实践性有很高的要求!我们最终提交的参赛材料是20页以内的PPT,尤其要讲清楚项目的实践过程,这个“实践”不只是做科研,还有项目落地应用、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经济价值的实践!创业计划竞赛不是真的全靠“计划”,而是要实实在在有一些实践成果和基础,让创业计划真正可行可信!

3、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2023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更名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我们简称为“国创赛”。2024年的比赛约在四月左右启动,以2023年赛制和赛道设置为例,大赛有如下赛道:

● 高教主赛道:本科生组(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研究生组(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

●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 产业命题赛道:分命题答题,不同命题一同评审

● 国际项目参赛:由学校邀请参赛的国外院校学籍学生

与“挑战杯”不同,国创赛的3项赛道在教育部发文中都属于主体赛事,在学校的奖励政策中也都一视同仁,没有区别。国创赛的项目首先要满足“四新”,也就是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可以和互联网没有关系,但必须符合“四新”的建设理念。

(1)高教主赛道分了6个组,本科及研究生的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都是分开评审,评审规则及要点要求各不相同。创意组的项目不要求成立公司,但大家千万不要被“创意”两个字骗了,本质上这个组和“挑战杯”创业竞赛的要求一样,对“实践”非常看重!初创、成长两个组的区别,主要在于工商登记注册时间未满3年(初创)或满3年(成长)。不同组别对股权要求也不同,需要仔细查阅文件。初创和成长两个组,毕业五年内的学生均可参赛,但要求必须是法人代表,同时符合股权要求。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主要聚焦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和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用商业或公益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其中,创业组要求已经成立公司,毕业5年内的学生也可以参赛,创意组和公益组不要求成立公司或公益机构。创意和公益这两个组的主要区别,在于公益组不以营利为目标,为保持项目可持续性可以获得利润,但利润应继续投入到扩大优化服务中,而不是用于回报股东,同时公益组的目标是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而非成立公司。

(3)产业命题赛道主要针对企业开放创新需求,向产业代表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征集命题,由高校团队制作解决方案进行答题,教师可以作为团队成员参赛,也可以以指导教师名义参赛,毕业五年内的学生均可参赛。该赛道的核心在于是否解决企业需求,命题发布后必须与企业联系,最好有企业出具的相关证明。由于评审时各个命题均在一起混合答辩,因此不建议选择领域较为小众的命题。每年有2000+道命题可供选择,涉及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

(4)国际项目。我校在校生正常参赛都属于大陆项目,国际项目的界定不在于参赛学生的国籍,而在于参赛学生的学籍。要求必须是国外院校在读的学生,也就意味着除非是双学籍学生,否则普通在校生是不可以报名国际项目。参赛学生可以是学校本科毕业后出国读书的学生,也可以和学校没有任何关系、由学校直接师生邀请参赛的国外院校团队。如果参赛团队已经成立公司且符合对法人代表和股权的要求,那么团队负责人可以是国外院校毕业5年内的学生,国际项目获奖后学校教师也有相关奖励。

4、相似又复杂的赛道,如何分辨选择?

红色专项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挑战杯”红色专项赛(红色专项活动)是写社会调查报告(word)并制作视频,重点在于感染力和传播力。而国创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主要是制作商业计划书(PPT和word),用商业或者公益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社区经济发展,对实践成果、落地案例的要求很高。近两年确实有不少项目两个比赛同时参加,需要把握对比赛材料的不同要求,前者重感染和传播红色精神,后者主要重实践成果。

“挑战杯”科技竞赛红色专项赛和主体赛社会调查报告。主体赛社会调查报告对调研方法、学术性的要求较高,如果有论文发表是非常好的助力。而红色专项赛评审中视频占了55%的分数,调查报告只占了45%,可以看出该赛道对感染力、传播力要求较高,在制作参赛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把“红色精神”放在首位,要传播的是“红色精神”,而不是宣传参赛团队。此外,红色专项赛聚焦在“红色精神”这一个主题上,主体赛社会调查报告可以自由选题。

揭榜挂帅专项赛和产业命题赛道。揭榜挂帅专项赛是两年一届的“挑战杯”科技竞赛下设的一项专项赛,产业命题赛道则属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赛)。从性质上看,两项比赛都属于企业发榜、团队答题,甚至有些发榜单位都是一样的。从参赛材料上看,揭榜挂帅专项赛网评要求提交word版作品说明,材料聚焦在解决企业具体问题上,类似于课题结项书。而产业命题赛道除word版作品说明外还要求提交PPT版作品介绍作为主要评审材料,在材料制作的逻辑和结构上有很大不同,产业命题赛道要站在企业的视角上分析问题的解决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价值等内容,同时还要从教育、团队、实现等多维度论述可行性。

“挑战杯”黑科技展示活动和主体赛。同样的项目不能同时参加“挑战杯”主体赛国赛和黑科技展示活动的国赛,可以把黑科技展示活动作为未进入“挑战杯”主体赛国赛项目的一次展示交流机会。同时,黑科技展示活动在颠覆性、超越性和前瞻性上要求更高,需要适当调整参赛材料。

5、归根结底,手里还是得有一个踏踏实实做的项目

三大赛说到最后,其实就是一个“实践项目”大赛。这个实践包含了科研实践、科技成果转化实践、开公司的创业实践、我们最熟悉的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践等。真到了比赛的时候,无非就是组织材料、展示材料,但这些材料都是平日积累下来的,往往需要1-2年的时间去整合润色,而不是编个PPT就能上场竞赛。

如果是文科生,有一些志愿服务项目或社会实践调研项目,可以转化为社会调查报告,依照不同的要求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主体赛社会调查报告和红色专项赛。如果我们除了调研,还依托志愿服务项目做了不少事情,取得了一些成果、获得了一些表扬表彰,我们就可以把项目继续向国创赛红旅赛道和“挑战杯”创业竞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组转化,参加红旅赛道不一定必须是乡村振兴项目,这个赛道只要是有利于城乡社区经济发展,都可以参赛,比如促进城市中社区治理的项目。

如果我们做的是前沿科技,适合发论文,那就瞄准“挑战杯”科技竞赛主体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这个大类的比赛是最客观的,期刊分区和影响因子是重要参考项。

如果我们有实物、有一些落地应用案例,在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的同时,可以向“挑战杯”创业竞赛和国创赛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吸纳一些经管、文法等文科学院的同学协助开展调研、撰写商业计划书。同时,非常建议大家把自己的科技项目和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结合,“澧泉”团队就是研发出了水净化的技术和茶包,然后依托社会实践团队带到了偏远山区,切实创造了价值。

此外科技项目也可以转化为社会调查报告。比如我们做的是减碳技术,在技术成熟、已经在多地落地应用的基础上,可以将落地过程、遇到的社会问题等撰写为调查报告,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社会调查报告组的比赛,这也需要文科专业同学的协同配合。

6、关于参赛资质的提醒

“挑战杯”科技竞赛只能本硕学生参加,目前的赛制是博士不参赛,国赛的时候本科和硕士分开评审,团队中只要有一个人是硕士,不管是否担任队长,作品必须分到硕士组进行评审。首都赛中,博士可以参加揭榜挂帅和红色专项活动的比赛(仅参考2023年,请以当年通知为准)。

“挑战杯”创业竞赛本硕博都可以参加,但博士不能当队长,且博士人数不超过团队总人数的30%。

国创赛(原“互联网+”大赛)本硕博都可以参赛,但硕博不能作为成员参加本科生组的比赛。

来源:北科大创新创业竞赛公众号

初审:鲁鑫宇

终审:谭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