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这是 “感动中国” 给予黄旭华的颁奖词,寥寥数语,却道尽了他波澜壮阔又隐姓埋名的一生。
黄旭华,这位 “中国核潜艇之父”,1924年出生于广东汕尾。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救国的种子在心底悄然种下。1945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立志为国家的海空防御贡献力量。
1958年,黄旭华临危受命,投身核潜艇研制工作。彼时,中国面临核垄断国家的威胁,而国内核潜艇技术近乎空白,西方国家还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研制难度超乎想象。没有先进的计算机,他和团队成员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一寸一寸地计算、核对数据;没有参考资料,他们就从基本原理开始摸索,一点点攻克技术难题。
为了保密,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家人都不知道他究竟在做什么工作。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错过了父亲的葬礼,无法在母亲身边尽孝,甚至连女儿出生时他都不在身边。对家人,他满是愧疚,但对国家,他问心无愧。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核潜艇研制上,只为让中国拥有属于自己的战略重器,让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更有底气。
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这是中国海军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更是黄旭华和他的团队多年来呕心沥血的成果。1988年,62岁的黄旭华更是亲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不仅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淡泊名利,不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他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机构捐献自己的奖金逾 2000 万元,只为推动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
黄旭华的事迹,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深刻的启发。他让我们明白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同时,我们也要有坚韧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轻易放弃,要有 “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的决心和勇气。还要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勇于探索未知,敢于突破传统,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此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品德教育也至关重要,真正的成功不是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是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黄旭华院士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他是真正的国之脊梁,也是教育路上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